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要坚持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报告同时强调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为深刻学习领悟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把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落实到新疆工作各个领域,忠实履行兵团新时代职责使命,为新疆培养合格政法人才、为依法治疆提供法律智库服务,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我校于10月21日举办了2022年“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大 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学术研讨会。党委书记任长义,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旭东,副校长魏建华,纪委书记马智群,副校长马召伟、万朝林,校长助理祁欢,各部门、各二级学院负责人及教师代表参加,学生们通过流媒体和钉钉群观看直播。研讨会分为开幕式、主题报告会、闭幕式三个部分。
10月21日下午16时,魏建华主持开幕式时指出,为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我校举办此次理论研讨会,是为从专业和实践的角度深入探讨新疆如何跟上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步伐,高质量协调发展区域经济,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把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落实到新疆工作的各个领域。
陈旭东在开幕词中指出,当前正值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也是商讨依法治疆大业的重要时机。他指出依法治国是一场革命,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落实到依法治疆,也是奋力建设美好新疆的应有之义;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我国长久发展、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推手。
结合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陈旭东强调,依法治疆需要做到治理水平的提高、坚持法治为先、治理为基,注重法治教育,推动人类进步。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必须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推动新疆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这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疆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他指出,我校是推动依法治疆的第一阵地,全校师生应当坚持积极性,保持先导性,努力贯彻落实党依法治国的思想、坚持党和国家对兵团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承担着培养优秀人才,维护新疆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成为法治理论的重要阵地、法治理论创新的重要力量。最后,陈旭东鼓励全校师生高举依法治疆旗帜,弘扬法治精神,将法治理念落实到各个领域,用法治思维武装头脑。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加快推进法治新疆建设,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建设美好新疆,为改革发展稳定凝聚法治力量。推进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好新疆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场论坛由马智群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原副校长郑成良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焦洪昌教授,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黄志雄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廖诗评教授依次进行发言。
郑成良教授(线上)报告题目是“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弘扬”。郑成良教授表示,中国的法学院和政法学院有六百多个,其中我校肩负着特殊的使命。郑成良教授指出,能不能顺利建成法治国家,取决于全党、全国人民是否能够真正理解并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郑成良教授分析了其中三个重要关系。首先,要处理好福利和权利的关系。为人民谋福利是中国法治的优秀传统,目前中国正处于由“人治”转向“法治”的转型期,除了关注人民福利之外,还要保障人民的权利。其次,要处理好公域和私域的关系。在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现代法治文明必须注意公权力的边界,公权力是有边界的,不能任意闯入私人领地。中国正在向这个方向前进,在公权力领域法无授权即禁止,不能突破公共领地闯入私生活,要给私人领域保护。最后,要处理好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关系。不能为了实体公正而牺牲程序公正,要尽可能两者兼顾。
焦洪昌教授(线上)以“从合宪性审查实践看新疆宪法认同教育”为题作了主题报告。焦洪昌教授指出,二十大报告第一次将依法治国设置为专章规定,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决心。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使命中提出的中国式的现代化,转化为法律上的命题,可以概括为中国式的法治现代化。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具体任务,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强宪法的实施和监督。焦洪昌教授还提出,全面实施宪法,要加强交叉领域的宪法,特别是涉及到国家安全的立法,比如大数据人工智能、智慧产权等新事物方面还有待完善。最后,焦洪昌教授强调在全面实施宪法的过程中,应当通过合宪性审查、备案审查来监督宪法的实施。焦洪昌教授还强调在民族自治地方,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形成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宪法认同,是宪法的一项重要责任。
黄志雄教授(线上)进行了“加快提升中国对网络空间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主题讲话。黄志雄教授首先介绍了二十大报告中对建设网络强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等相关阐述;回顾了过去十年来中国发展自主网络技术、加强网络强国建设的发展轨迹;明确指出网络空间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提升迫在眉睫,同时也是我国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的核心要素和重要基石之一。其次,黄志雄教授分析了网络空间规则博弈从最初的联合国信息安全政府专家组和联合国开放式工作组的异军突起,发展为平台和机制百花齐放,再逐步发展为多元互补,最后发展至目前东西方两大阵营分明的总体态势。最后,黄志雄教授强调了中国提升对网络空间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需要加强国际法理论、实践的研究以及人才的培养,需要更加充分有效的学者参与,更需要在国际规则形成阶段提高中国的国际发声能力。
廖诗评教授(线上)以 “加强涉外立法、统一涉外法律实施”为题作了主题报告。廖诗评教授在阐述加强涉外立法方面时,分析了十九大以来的涉外立法状况以及目前面临的国外以法律形式对中国的打击和压制的情况,提出了我国在加强涉外领域立法时应该以三个内容为基本理念,一是不违反国际法规则;二是调整对象与行使立法管辖权之间需存在真实合理联系;三是将法律性质和调整对象等因素作为设定域外效力条款的依据。在阐述统一涉外法律实施方面时,廖诗评教授通过实例具体分析了我国涉外法律实施现状。针对涉外实施主体和实施方式不统一的问题,他指出,在宏观方面应该明确制裁与反制裁在中国法现行框架中的定位,尤其区分该制裁措施是国家行为还是行政行为;而在微观层面,要明确制裁和反制裁措施在中国法现行框架中的性质。
第二场论坛
第二场论坛由马召伟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旭教授,我校法学院李鸣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沈国明教授,西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院长舒洪水教授依次进行发言。
王旭教授(线上)在“加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若干重点问题思考”中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加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王旭教授指出,在立法层面,要继续坚持宪法秩序为顶端的社会秩序建设,并处理好立法体系和重点领域的关系;要处理好党的全面领导和正当程序的关系,在立法中既要体现党的意志,也要体现程序正当;要处理好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的关系,既要保持中央集中统一,也要尝试寻求地方立法的灵活性;要处理好立法与改革的关系,通过探索与实验推进改革的有序性。在执法方面,要扎实推进法治政府的建设,遏制行政程序的空洞,促进执法的有效性。在司法方面,要推动司法权的合理分配与运行、运行与监督的问责性等机制的建设,在权力配置上应当坚持科学原则,让司法审判既有分工,又有配合。在守法方面,要加强法治社会建设,以法治社会建设进一步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提高民众的法治规则意识,从而以法治信仰指导社会,为国家提供厚植法治的土壤。
银龄教师李鸣教授(现场)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法治文化的新发展——以我校为例”为题作了报告。李鸣教授分析了我校法治文化建设的必行性,解读了二十大报告擘画法治文化发展蓝图,回顾了十八大以来法治文化取得的辉煌成就,指出了我国法治文化发展的丰富资源。对于我校法治文化建设的可行性,李鸣教授认为,政法院校是法治文化的主阵地,新疆是法治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区域,且法治文化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最后,李鸣教授指出了我校法治文化建设路径,要坚持党的领导,以政治建设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以法治文化特色项目为支点,传承中华优秀法律文化;要以创新驱动法治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学校和地方政府联合作用,以法治展示园为亮点;要以开放式方式推进法治文化的发展。
沈国明教授(线上)进行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的主题发言,其内容从“国家治理能力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国家治理能力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三个方面展开。沈国明教授指出,国家治理体系能力现代化是一场深刻革命与重要战略任务,需要高度重视法治、贯彻实施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充分认识到依法治疆在国家治理与国家安全中的长期性、艰巨性、重要性,我校责无旁贷。其次,沈国明教授指出,我国应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法治道路的决心,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能实现长治久安与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保障。最后沈国明教授表示,加大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是文化润疆的重要途径,让大家心中都有法治的理念,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在中国法治文化、地方法治文化、学校法治文化上取得进步。
舒洪水教授(线上)进行了“关于涉恐犯罪量刑规范的建议”的主题发言,其内容具体从“指控的严重性及风险”“量刑规范化现状及意义”“涉恐犯罪的量刑规范建议”三个方面展开。舒教授指出,量刑规范化能够促进量刑公开、公平、公正,为司法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提供统一标准尺度,有助于提升民众的守法意识。在具体量刑规范化建议方面,表示有关涉恐罪名的认定有进一步明确的空间,针对涉恐犯罪应当制定具体的量刑指导意见,参考已发布的量刑指导建议,推动涉恐犯罪量刑精准化,建立全国性量刑数据库,发挥量刑智能化水平。
第三场论坛
第三场论坛由祁欢教授主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陈柏峰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院长于飞教授,中国社科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廖凡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霍政欣教授依次进行发言。
陈柏峰教授(线上)进行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统揽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主题分享。陈柏峰教授指出,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总结了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的成功经验,体现出深远的战略思维,具有强大的战略引领力,是引领中国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陈柏峰教授认为,习近平法治思想对中国法治现代化的战略全局和时代走向统领共包括五个方面。第一,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新时代的法治中国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第二,习近平法治思想促进了全过程的人民民主的发展。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当中的作用,把宪法的原则和法治的要求落实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各环节各方面,确保全过程人民民主依法有序运行。第三,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成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基本遵循,促进我们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效能不断地提升。第四,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了高质量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良好法治环境。第五,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了全球治理体系的公正合理变革。站在世界历史和全球大势的高度,深刻把握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趋势,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推进全球治理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于飞教授(线上)进行了“贯彻二十大报告精神,实施民法典促进依法治疆”的主题讲话,其内容从“二十大报告中对法治功能的描述”“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法典》的功能评价”“《民法典》的贯彻实施与效能发挥”三个方面展开。于教授指出,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论述,为全面依法治国事业指明了方向。其次,在谈到《民法典》时,于教授提出了三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立法”:《民法典》的颁布没有为民事立法画上句号,而是要继续作出补充细化,发挥司法解释的重大作用。第二个关键词是“法解释论”暨解决法典规则宏大抽象与个案追求妥当公正之间的矛盾,认为我们应当从实践、五千年中华文明、全人类法治文明建设这三大源泉中汲取营养,形成属于中国的一套法解释论。第三个关键词是“公法与私法”:在《民法典》的贯彻实施过程中,特别强调公权力的两项义务,对私权利的尊重、不侵犯的消极义务与为私权利的实现提供前提和基础的积极义务,牢牢地守住了私权的边界,彰显《民法典》“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廖凡研究员(线上)进行了“依法维护国家安全,促进新疆长治久安”的主题讲话。首先,廖凡教授指出新安全格局具有延续性和开创性,是在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契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驾护航的安全格局。其次,对于新疆如何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廖凡教授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不能因为安全牺牲发展。第二,在开展反恐去极端化斗争的过程中,应强化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法律素养和规则意识。第三,利用新疆的区位优势,巩固与提升新疆在中国与上合组织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我校也可抓住国门重开的契机、以上合组织为着力点,推动国际交流合作。
霍政欣教授(线上)进行了“深入贯彻二十大精神,加强涉外法治领域立法和理论研究”主题讲话。首先,霍政欣教授从三个方面对涉外法治这一概念进行讲解,从视角来看,涉外法治是以新时代中国为立足点和着眼点进行的概念阐扬和理论构建;从内涵上看,涉外法治是国内法治的对外延伸和国际法治的向内延伸;从功能上看,涉外法治旨在有效融通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其次,霍政欣教授指出,涉外法治领域中需要加快补齐的制度短板,包括丰富和加强反制法律工具箱这一涉外法治之盾,及构建完善域外适用的法治体系这一涉外法治之矛。最后,霍政欣教授就如何加快推进涉外法治建设提出,一是我国应加快涉外立法工作战略布局,构建积极、开放的进取型涉外法治体系,研究制定涉外法治基本法,系统解决涉外法治的制度供给不足问题,夯实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的“法治之体”。二是要有重点、分步骤地通过制定新法和修法,加快构建和完善我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铸就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的“法治之矛”。
万朝林主持闭幕式,他强调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论断,探讨如何推进依法治疆,建设法治新疆、法治兵团,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今天的研讨会让与会所有人员收获颇丰。
最后,党委书记任长义在总结中表示,二十大胜利召开期间,组织本次研讨会非常有意义,体现了对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新疆稳定关系国家统一与安全,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党、全国的大事。十二位学者对贯彻二十大报告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疆贡献了知识,提出了意见,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意义,我校深受启发,对教授们予以崇高的敬意与感谢。
任长义指出,党的二十大全面规划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蓝图,吹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党的二十大精神如指路明灯,照亮了方向,动员了师生。我校师生认真学习报告,更加系统地了解了政法学院的职责与使命。第一,育人方面。我校应把教育、科学与人才,提高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定位,培养一代又一代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的现代化专业人才。第二,在人才方面,二十大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强校战略。我校应做到努力解放思想,注重人才培养,加强合作联系,抓住区域人才建设、教育中心发展的机遇,坚持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合作办校理念。第三,在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方面。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是国家的重要根基,兵团新时代的根本职责与使命就是维稳戍边,做到各族人民大团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屏障,保障新疆腾飞与发展。第四,在积极参与新疆兵团发展方面。党的二十大指出,高质量发展是新疆由封闭的内陆到开放城市变革的重要途径,是大开放、大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起点,有助于我校涉外法律的研究与教学,培养涉外人才。第五,在文化润疆方面,二十大强调文化自强,提高社会生产力与文化凝聚力,面对此项重大任务,我校承担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伊斯兰教中国化发展,加强意识形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重要任务。第六,在依法治疆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突出强调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深刻革命,依法治国、依法治疆、依法治兵团是协调统一的,也是我国现代化的一场革命。我校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应当在法治轨道上建设法治新疆、法治兵团,实现现代化新疆与兵团,做好法治兵团、法治新疆、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法治文化的有机结合。第七,在体育强国方面。党的二十大要求建设健康中国,我校师生应当认识到体育对身体、精神的重要作用,将其放到体育事业上认识,打牢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进一步建立起体育专业队,为学校整体建设与发展服务!
任长义最后再次感谢与会来宾,并鼓舞全校师生为建立一所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法院校共同努力!
供稿:科研处
撰稿:张振宇 范 哲 李晨滔 鲍奕含 许金鑫 周 行 张 畅 李欣凯 何盈慧 董 昊
图片:郑智文 安婷婷
编辑:谢子良
校对:安婷婷
审核:万朝林 解 琼